2023年11月18日,屹立在沙河之畔的枣阳市第一中学(简称枣阳一中)迎来建校100周年的大喜日子。
帝乡枣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走过百年历程的枣阳一中是鄂北人才摇篮!
这里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母校!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
在以“尊严、务实、载人航天精神”为内涵的枣阳一中文化的滋养孕育下,这所百年老校走过厚重的历史,焕发出新的魅力!
百年风华 教育成果丰硕
新时代的枣阳一中,在敬畏和传承中开启现代教育新的航程。
学校高举“立德树人”旗帜,秉承“厚德笃学 砺志创新”校训,坚持“五育并举”方针,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培养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为使命,形成“全科兼优、全体兼顾、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枣阳一中高考成绩逐年攀升。截至2023年,已连续5年位居襄阳各县(市)之首,文、理、体、艺、飞齐头并进,本科升学率超过90%,近50名优秀学子考入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先后为高等院校输送3万多名优秀人才。
作为枣阳百万人民寄予重托和厚望的人才摇篮,枣阳一中名师云集,通过“务实、面向未来的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广搭“教学比武”擂台,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等,锻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爱生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350多名教职工中,高级教师82人、特级教师5人,拥有近百位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正为枣阳一中跻身鄂北基础教育一流名校引航助力。
枣阳一中紧紧抓住质量立校生命线,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强化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牵引作用,有力调动了全校教师研教、研学和研考的积极性,教科研园地生机盎然,成果颇丰。2021年,在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竞赛中,获得省、市级荣誉12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5篇。2022年,获得湖北省级奖励5人次,获得襄阳市级奖励9人次,全年发表论文27篇。2021年和2022年,学校教师在研的市级和省级课题共12个,目前已结题5个。
健全的人性、人文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数字化、精准性评价机制,别出心裁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这里打开了五彩斑斓的青春之窗。有教无类的“成人观”、人人都是可塑之才的“成才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为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添新力量的“有为观”在这里得以精心塑造。
在枣阳一中,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在实验中全神贯注,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在文艺舞台上精彩绽放,在多元共融的文化氛围中向阳生长。“素质全面,个性优良”已成为枣阳一中学子的标签,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以文化人 狠抓师德建设
坐落于沙河之畔的枣阳一中,校园面积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2%,在校学生4600多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先进的校园综合媒体网络为枣阳一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在枣阳一中校园,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教学、生活分区而设;教学楼、科技楼、食堂、寝室浑然一体,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师生阅览室一应俱全;体育馆里、运动场上,锻炼器材设施完善。党建引领区、清廉校园区、文明示范区、航天精神区、金榜文化区以及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运动场文化等“五区四化”设计独特、美观大气,相映生辉;初心亭、贤弟广场、廉洁文化长廊等人文建筑,彰显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新风尚,这里是青年学子学习、成长的快乐家园,开阔时代视野、涵养家国情怀的圣洁之地。
多年来,枣阳一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终极目标,凝心聚力、汇智融才,深入推进精神塑人、以文化人等系列工程,不断激发全体枣阳一中人的奉献拼搏精神和超越自我的潜能,努力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园林式学校。
坚守科研兴校基本战略,教科研工作展现新气象。枣阳一中多措并举,强化教科研,积极引导备课组和学科组教研走深走实,教研计划翔实、教研流程扎实、教研内容充实。同时,开展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以培训矫正和导航教研;持续加强“六校联合教研”;选派教师参加说课、优质课竞赛,以竞赛促进教研,鼓励申报市级和省级课题,以校刊《好望角》为平台,积极展示教研成果、大力宣传教科研典型。
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德建设迈上新台阶。枣阳一中积极塑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以学习和弘扬优秀教师拼搏进取、笃志奉献精神为主线,狠抓师德建设,系统开展“教师师德承诺”、师德师风大讨论、师德警示教育、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2022年,该校刘涛、杨政和张锋三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教书育人表现突出教育工作者或教书育人表现突出教师。2023年,胡兴金、肖华林两位老师分别被评为襄阳市教书育人表现突出教育工作者、襄阳市教书育人表现突出教师。
新的起点 焕发勃勃生机
有着百年根基的枣阳一中,日新月异,坚毅自信。新时代的枣阳一中,与中华民族的脉搏一起跳动,休戚与共。
站在新的百年发展历史起点上,枣阳一中紧跟时代步伐,勉励全体教师不忘初心,勇于追梦,强化工作创新,营造干事创业新生态,彰显凝心聚力新成效;激励全体教师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自我提升,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书写新荣光。该校青年学子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彰显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得千古帝乡文化滋养,历百年科教底蕴积淀,枣阳一中正以春风化雨的育人理念,滋养着万千学子,以睿智和渊博的学识风范,培养出无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
追寻枣阳一中百年耕耘的足迹,常思百年名校创业的艰辛。厚积砥砺前行力量的新一代枣阳一中人,正循着前辈们留下的印记,汇聚前进的巨大动力,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枣阳一中新的使命。枣阳一中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从教初心,牢记树人之责,强化内涵建设,大兴实干之风,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追求一流、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奋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朝着建设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百年历史名校和鄂北基础教育一流名校的目标扬帆起航,振翅翱翔!
【枣阳一中大事记】
1923年秋季,福兴中学在县城洞阳观开办。一年后,学校停办。
1938年2月,利用福兴中学旧址和原学产,复办私立复兴中学。
1941年,复兴、福菴两所私立中学合并,转为枣阳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10月,建立枣阳县初级中学。
1953年,枣阳县教育系统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枣阳中学党小组。1955年4月,建立枣阳中学党支部。1956年9月,枣阳县委、团县委决定在学校建立党支部、团总支。
1955年,枣阳县初级中学更名为湖北省枣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8月,更名为枣阳县第一中学。当年秋,开始招收第一届188名高中新生(枣阳一中自此发展成为完全中学)。
1962年12月,学校正式被确定为全省县以上重点学校之一。
1978年,枣阳县一中高中部被重新定为县办重点高中。学校恢复图书室。
1983年,7名高中毕业生考取飞行员,校友聂海胜在列。
1984年7月,被确立为湖北省108所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
1985年8月,襄樊市教育局重新通知枣阳县一中为襄樊市重点高中。
1986年,枣阳一中初中部与高中部机构分设,高中部仍为枣阳县第一中学。
1988年,枣阳撤县建市,枣阳县第一中学更名为枣阳市第一中学。
1994年,高考上省线人数达到100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1998年,枣阳市政府批准学校在原址改扩建。
2003年,学校高考上省线1829人,上重点线471人。
2004年8月,聂海胜自1983年毕业后首次返回母校看望师生。
2009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学校”称号,被省建设厅授予“城市园林式单位”称号。
2010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级示范中学”。
2018年,应新课改选科“走班”需要,枣阳市划拨4.64亩居住用地给枣阳一中建设教学楼。
2020年,高考本科过线率90%,上重点人数突破500人,位居襄阳各县(市、区)高中前列。
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平安学校”。枣阳市委批准枣阳一中迁建工程启动。
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85%,上重点线人数逼近600人,位居襄阳各县(市、区)高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