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是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化实践。我市于2021年6月启动教育领域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试点,从最初的1所增加到目前的36所,教育领域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由此按下了“快进键”。
截至目前,我市36所公办学校已全部上线电子票据业务,累计开具财政电子票据15万份,涉及金额2.6亿元,实现了教育收费电子票据系统全覆盖。学生通过银行代扣、自助缴费成功后,手机短信或电子邮箱就会接收到电子票据信息,并可在微信小程序中同步下载财政电子票据,全流程线上办理,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全天候”“非接触”“不见面”的教育缴费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为推广此项工作,市财政局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各学校和第三方技术保障机构等单位,及时解答登录账户、数据传输、账务处理等业务问题。同时,依托财政票据管理系统,严格线上监督,实时监测用票单位票据使用数量、票据核销、资金上缴等情况,保证在“零接触”情况下,实现电子票据收缴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这一改革举措在便民的同时,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量、降低了财政票据成本,又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提高了政府的监管能力。学校普遍反映,以往使用纸质财政票据,存在用票量大、票据分发难、票据档案存储、使用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现在采用财政电子票据后,收缴时间减少,开票效率提高,人力物力节省,管理成本降低。家长和学生也表示,原来学校是层层传递票据到手中,现在在微信“电子票夹”小程序内,电子票据存储便捷安全,票据遗失现象不再出现。
市财政局非税收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打造财政票据“在线申领、在线核发,电子开票、系统核销,公众可查、真伪可验”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中小学财政电子票据应用,更好地服务学校、家长和学生;将电子票据的“事后监管”变为“全程监控”,有效地提升了财政票据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