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去哪儿?很多人都希望在离家近的地方“动起来”。对于襄城柳子山、南丽等社区的居民而言,这种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幸福感正变得触手可及。11月15日,记者从襄城区了解到,该区通过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千方百计为居民打造了一批近在身边的体育场馆和社区运动角。截至目前,该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6平方米,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进入11月,对柳子山社区居民丁浩而言,每天晚饭后步行到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锻炼身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健身中心就建在家门口,走5分钟就能到。运动出点汗,浑身都舒服。”丁浩说。
记者从柳子山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这个全民健身中心占地约6000平方米,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这么大一块空地该如何利用起来?是用作商业开发,还是建设公共体育健身中心,当时各方意见并不统一。社区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召开居民议事会后,最终决定将其建成综合性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场地。今年4月,在市、区文旅部门的支持下,柳子山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动工开建。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如今,一个含老年康养区、儿童游乐区、有氧健身区、智慧健身仓的综合性大型健身中心诞生。这里可满足附近3000多户居民的日常健身运动需求。
“我把自己培育的30多株蔷薇树苗捐给了社区,把它们栽种在全民健身中心周围,这样大伙健身时就能享受更好的环境。”前些日子,丁浩来到柳子山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这些蔷薇树苗种在了全民健身中心附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襄城区一方面通过因地制宜,唤醒城市“沉睡资源”,在群众聚集区打造综合性运动场地;另一方面通过修旧建新,挖掘更多公共运动空间。
在襄城庞公街道南丽社区,居民一直期盼能就近有一块健身场地,用以健身或开展文体活动。该社区里多是老旧小区,巷道狭窄。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次居民集中讨论,社区最终选择了一块约12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进行硬化改造,建成了一个包含5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区的小型综合性文体活动广场。
2022年4月,襄城檀溪花鸟市场转迁后,考虑到附近没有大型文体场馆,为更好地满足附近群众的运动健身需求,该区引入民间资本,一期计划投入1.2亿元,将原东方化工厂闲置的五二五泵业厂房、羽毛球训练B馆、办公楼等进行改造,建设集体育运动、研学培训、休闲等于一体的马跃檀溪运动公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襄城区共建设37个社区文体广场、4个乡镇街道级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基本实现居民出门步行5—10分钟,即可走入家门口的“健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