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做实“建运管” 公交惠民生

11月上旬,湖北省第三批全域公交县名单正式发布,谷城县名列其中。

全域公交,服务为民。谷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汉江流域区域性交通、物流、商贸枢纽建设和全域公交县创建工作,着力破解城乡客运“开得通、留不住”难题,闯出一条“建得好、运得稳、管长远”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基础 高效推进建设

2021年以来,谷城整合资金9287万元,从车、亭、站入手,淘汰老旧客车19台,更换新能源车21台,全县农村公交车辆达205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达175台,占比达85%;新建农村候车亭162个,农村候车亭达到246个;改造升级乡镇综合服务站12个,新建公交停靠点20个、招呼站32个、首末站50个,实现了镇镇有站、村村有亭、路路有点。同时,配套建设3个充电站100余个充电位,全域公交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结合谷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状况,全面深入乡镇、村组、农户进行调查摸底,精准了解人口、路况及运营车辆的行驶、停靠、调头等环境,根据实地实景实情,推动公交网络重构。该县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联合踏勘审查,从群众的乘车习惯等因素切入,开通城际公交1条、城市公交6条、城乡公交44条,形成了“城际—城市—城乡”全域公交格局,线路通达全县所有乡镇和269个行政村,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愿景得以实现。

建成全域公交信息平台,所有运营车辆均安装、使用智能监管设备,通过智慧化手段,实时进行卫星定位、车辆监控和智能调度,不断提升公交出行的安全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先后为群众提供失物查找257次、人员辨识34次,平台主动性预警1078次,城乡公交正点率达96%。

规范管理 普惠城乡群众

全域公交实行公车公营,满足城乡群众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成为人民幸福的流动名片。

全县整合7家小、弱、散客运公司,成立谷城县公共交通运输集团,统一调度管理,规范安全运营。

服务城区的城市公交采用定额式票制,票价2元,服务乡镇、村组的城乡公交采用阶梯式票制,票价从原农村客运班线模式7元至20元调整为3元至9元,平均降幅约50%,所有公交线路均对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军人、消防人员等优待对象实行减免政策,累计为群众减免出行费用700余万元。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严格规范管理,制定了运营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严格执行线路规划、调度管理、服务标准、运输价格、车辆标识“五统一”公交服务标准,开通“法治号”“禁毒号”等公益公交线路,营造遵纪守法浓厚氛围。

在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的基础上,以“旅游热县”为抓手,对接全县A级景区,打造了县通往五山、南河、冷集等地的多条精品城乡旅游公交线路,与干线公路共同构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群众坐公交车到景区,住民宿、吃农家饭,遇到喜欢的特产,买完就能邮寄,非常方便。

建章立制 确保稳健运行

针对全域公交运营中存在的公益性亏损问题,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既提升公交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加强对公交运营企业的政策支持。

开行“定制”公交,为县内骆驼电池、金洋冶金等企业,提供“门到门”的专线包车通勤服务,增强“造血”能力。切实做好公交车辆日常保养,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80余万元。

以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为基地,开通定时、定点、定线的“客货班线”,对于位置偏远、快递量少的乡镇,由全域公交代运包裹,每月可运送4000余件物品,进一步拓展全域公交的服务范围。

县级财政建立并实施了全域公交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依法依规开展评估并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2023年开始,对全域公交特殊群体减免和企业经营性亏损,每年打包支付700万元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每年组织对全域公交运行情况及群众满意度开展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全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鄂西北协作联动区域地震行业应急拉练于16日举行
下一篇:襄城区打造家门口的“健身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