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阳市扎实推动“审管联动”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细化措施、加快流程再造、建立完善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和高效联动机制,实现审批和监管无缝衔接,提升行政效率,改进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一个平台助推审管衔接。依托襄阳市“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枣阳市审管联动系统,实现审批、监管信息全程记录、主动归集和交流互动,并与襄阳市“互联网+监管”平台、襄阳市综合受理平台等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审批、监管数据互认、共享、共用。
一张事项清单理顺职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梳理396项行政许可及其关联事项并对其进行确权,逐一明确审批部门、监管部门、配合事项等要素,形成《枣阳市审管联动事项清单》,将审管联动职责清单化、环节精细化、操作规范化。
一个办法明确审管责任。制定出台了《枣阳市审管联动管理办法》,对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规范,落实“一事一人”原则,将审管责任明确到人,推动审管互动规范、有序。
一套方案推动审管联动。印发了《枣阳市审管联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完善审批、监管、投诉、执法、信用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审管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即时推送行政许可审批办件信息,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审管联动闭环模式,探索打造审管联动特色样板。
四个应用场景提升审管效能。根据《枣阳市审管联动事项清单》,推出便利店、美容美发、小餐饮店、道路运营4个应用场景。通过简化材料准备、加强内部协调等措施,对许可证的审批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有效降低了审批环节的繁琐程度。同时,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对群众办理证件的流程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对行业的监管效能。
枣阳市通过推行审管联动改革,提升审管效能,有效避免了企业群众“多头跑、往返跑”,杜绝相关事项监管真空,既实现审批“加速度”,又让监管不缺位不失位,减少对市场主体不必要的干扰,优化营商环境。(作者:付健)
枣阳发出首张电子许可决定书
“您只需要使用湖北政务服务网或鄂汇办APP,在家就可查看下载并打印《枣阳市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不必专门跑一趟大厅了。”9月18日,枣阳市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当前,随着“营业性演出举办许可”等一批电子印章应用场景的打通,为企业群众及窗口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便捷。以前,企业办理此类业务时,要到枣阳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相关资料,工作人员审核后需要打印纸质版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并加盖实体公章。现在,企业网上提交就可办理营业性演出举办许可,后台审批通过后,就能直接从网上获取到一张盖有电子印章的备案证,真正实现企业从申请到领证“零跑动”。
截至目前,枣阳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动电子印章的采集和使用,共采集市直各部门行政审批用章40多枚,梳理适用“在线签章”政务服务事项229项,为电子印章的使用夯实基础。下一步,枣阳市行政审批局将积极引导大厅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拓展使用在线签章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真正让市民享受到“在线办、掌上办、随身办”的政务服务。(作者:付健 刘紫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