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 新平台 新跨越——襄阳2022年经济工作亮点综述

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2022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借助这些新动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

如今的襄阳,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不但带活了区域经济,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还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扭住创新基点 招才引智并举 铸就发展新动力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企业则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2022年,全球首架C919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其中由襄阳企业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旅客座椅随机交付。

无独有偶,湖北新火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负游隙精度2微米内的精准调整,研发出高出国家标准的高刚性长寿命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并通过各大主机厂的验证,在美国市场成功替代美国TM、韩国ILIN、日本NSK等国际品牌。

航宇嘉泰和新火炬只是我市企业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眼下的襄阳,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和新技术被培育,林立的楼宇间,物流、人流、信息流高度汇集,创新动能澎湃。

由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研制的国内首台环保绝缘气体开关柜在襄阳正式落地;

省科技厅公布2022年入库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其中襄阳38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两项成果获2022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开园,湖北隆中实验室挂牌;

……

实践证明,创新引领未来,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提升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23个、新认定省级高新区2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24家,新增瞪羚企业38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45亿元,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此基础上,襄阳更是推出“1+7”人才新政,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真心实意”的服务,使得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进一步发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0个、高层次人才1600名,新增在襄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近3万人。

不仅如此,我市还强力推进技改扩能数字赋能,2022年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69个,推动1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5G全连接工厂3家。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2022年的襄阳,因为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3年的襄阳,将在这条曲线上标注更加醒目的生命力、成长力和创新力。

畅通开放通道 重塑开放格局 打造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5月14日,由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襄阳造“大国重器”——架桥机从小河港起航,抵达泰国林查班港。小河港—泰国林查班港成为我市首条近洋跨国水运航线。

港口是“火车头”,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作为我市第一座现代化综合码头,小河港被誉为襄阳的“出海口”。而作为襄阳港的核心港区,从直达长江到江海联运,再到近洋跨国,小河港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实现航运“三级跳”,开启了汉江水运新篇章,实现了与长江港口的战略联动。

随后的5月27日,襄阳综合保税区以视频连线方式接受海关总署等七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严格评审,并顺利通过验收。

自此,我市再添高能级开放平台,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外开放窗口。

镜头转向6月20日的7时53分,随着G6791次列车从襄阳东站驶出,标志着郑渝高铁襄阳东至万州北段正式开通运营,襄阳也因此从高铁“局域网”迈入高铁“互联网”,迎来升级版的高铁时代。借力高铁,从襄阳出发“南下”和“北上”都更加畅通无阻。

2022年以来,我市从无到有、从局域到互联,找准对接点、架起连通线、织密合作网,开启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征程,把开放的大门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新方式和更深层次不断拓展,中心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全市新增进出口主体突破100家、出口过亿美元企业2家;全市外贸出口323.1亿元,同比增长42.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深化,开放通道建设不断加快……2022年,开放的襄阳亮点频出。眼下走在襄阳各地,无论是在工业园区、建设工地、生产车间,还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都能听到襄阳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时代足音,人才、技术、项目等纷纷汇聚襄阳,为襄阳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利企便民 拓展服务广度 激发发展新活力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

2022年,我市坚持“用户思维”,精准捕捉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便民利企服务,让市场主体“近悦远来”,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强”的优质营商环境。

实现814个事项“一窗通办”、189个事项“一事联办”、610个高频事项“掌上办”,新增63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沉镇村办理,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更方便;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领先,我市荣获全国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水平评估先进级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化试点城市;

市市场监管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企业登记注册智慧审批、准入准营“一照通”改革、信用主动修复等三项创新举措先后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市税务局围绕“首违不罚告知承诺、个人购房减征契税告知承诺”等十方面事项开展了公开承诺,获得纳税人、缴费人的一致好评……一桩桩、一件件,襄阳跑出了便民惠企的“加速度”;

……

打通梗阻、畅通循环,“放管服”改革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利器,襄阳正以包容、进取的姿态奋发向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驻足扎根、干事创业,一个加速隆起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已现雏形。

这也使得2022年我市市场主体培育逆势上扬,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6万户,同比增长18.8%。

百尺竿头思更进,催马扬鞭自奋蹄。现如今,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开放活力充分激发。行走在襄阳大地,火热开工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的重点工作,不断高涨的干事创业热情,正驱动襄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协同整治违规吃喝 市场监管部门接受3类问题举报
下一篇:劳动监察维权服务专区上线“鄂汇办”APP襄阳旗舰店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