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哈尔滨一女子发布视频吐槽,去哈尔滨五常政务服务大厅取营业执照,因为是休息时间,“中午门都不开,三个门都关闭,进都进不去都在外面冻着排队”。该女子还质疑称,哈尔滨五常市政务大厅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4点半”,仅为全天6个小时。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五常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11月14日发布情况通报表示,“立即研究,做出整改。”(中新社)
视频之中,当事人的无奈与愤懑,真实而强烈。远道而来登门办事,却发现大门紧闭,必须在户外瑟瑟发抖地挨冻排队。面对此情此景,亲历者的抱怨着实情有可原。特定场景下的情绪催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同样的事情,切换到旁观者的第三方视角,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诚如我们所见,围绕此事,网友照例又是分为了两个阵营,双方关于是非对错的评判,可谓大相径庭。
有网友就说了,“既然张贴了工作时间,就该选择工作时间过来”。类似的见解,并非全无道理,但更多只能算是某种理想化的设定。那种准时准点、严丝合缝的行程安排,在现实中其实是很少存在的。在办理行政事项时,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习惯提前早到,宁可等待也不愿误事。在这种趋同性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下,“门没开,队已排”的现象,也便长期存在了。之于此,公共职能部门理应早可预见、早有安排才是。
政务大厅的职能定位,乃是方便市民办事,提高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价其工作得失,办事群众的体验与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由此,也就意味着,政府大厅的履职模式、流程设计、场景布置等等,绝不能是单向度的、想当然的,而必须在与服务对象的日常高频交互中实现动态优化——政务大厅不能强人所难地要求那种掐着点上门的“完美的办事群众”,而只能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回应一项项合理诉求,来不断彼此磨合、达成默契。
事实上,五常方面的回应,也传递了其自知理亏、知错就改的姿态。诸如“实行员工轮岗制度。保证工作日午休时间不间断服务”“设置休息等候区,避免办事群众在室外挨冻”之类的整改举措,并不会额外多出多少成本、也没有多少实施难度。类似的做法,在很多地方早就是标配,有着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可供参照。凡此种种,此前的五常政务服务大厅“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今后知后觉,也算是犹未晚也。
政务大厅是业务窗口,更是服务窗口,就提升服务品质、改进“用户体验”来说,类似的可以修正的局部,还有很多。持续做好细节打磨,累积效应之下,最高效的政务服务供给机制,才会水到渠成。
正视办事群众反馈,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供给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