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梗到玩梗,分寸与边界感始终是绕不开的变量

近日,据一个网传视频显示,江苏南京一女子摔到胳膊和腿走不动路,拨打120急救电话。“能和我说‘公主请上车’吗?”面对女子的要求,现场急救人员很配合地说了这句话。“公主请上车”源自短视频平台一个博主的视频。随着“玩梗”在网络平台上的迅速发酵,现实生活中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公主请上车”。而不断接力的公主梗连续剧,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与思考。(中新社)

随着社交媒介影响力的推升,网梗的线下化落地,堪称热火朝天。在传统的“流行语”式的传播范式之外,此类更具情节感和立体性的“梗活儿”,完成了网络重构现实的新一轮接力。如果说,流行语是只言片语病毒式的走红,那么诸如“公主请上车”的爆火,则宣示了特定群体从话语、行为到思考方式,全方位地“向网靠拢”。这与其说是跟风,不如说是戏仿。“公主请上车”,那些层出不穷的“重现者”,我们很难说,他们到底是在生活还是在表演。

包括玩梗文化在内,任何网红文化,其实都有着固定的演变路径,也即无心插柳、意外走红,而后在无休无止的复刻之中泛滥成灾,在一步步扭曲变形和空洞化之后,迅速失去了最初的神奇魅力乃至惹人生厌。“公主请上车”,同样如此!我们知道,在最初的视频中,博主的父亲开车来接博主,车停在博主面前时,博主却要求说“公主请上车”,后父亲直接开车离开——其间,既有女儿的娇嗔,更有父亲的“不惯着”。这一互动过程,很喜感,很真实,是鲜活的人间镜像。

在后续的传播中,“公主请上车”的梗,无疑是被简化了。也即,抽离了上下文剧情,只留取了某些片段“二创”。于是诚如我们所见,在层出不穷地玩梗狂欢中,那个冷面、讲原则的、一脸少来这套的“父亲”角色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刁蛮的、强人所难的公主们。由于失去了那平衡的力量,喜剧渐渐滑向闹剧。“公主请上车”渐渐荒腔走板,甚至流布到了诸如手术室、救护车等不适合它的地方。这种生硬刻意的逗趣、突兀的情景落差,写满了“不合时宜”。

网梗的魔力,在于妙手偶得的成全、先照不宣的默契。网梗的落地化、实景化过程,倘若只是机械地“走剧本”,那么大概率是要翻车的。以公众梗为例,撒娇卖萌与胡搅蛮缠不是一回事,心领神会和强人所难更不是一回事。要求120急救人员说“公主请上车”,这是极其没有分寸感的冒犯。是以自我中心主义凌驾于基本礼仪和相处惯例之上的越界。的确,网梗的线下化演绎,必然是要不断拓展边界的,必然是要出圈、破壁的。可是,这同样应该是有是底线、分场合的。

凡事有度、行有所止,从网梗到玩梗,从线上到线下,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幽默解压的接力联欢,才不至于沦为自讨没趣的不欢而散。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0年,期待赋予APEC新动能
下一篇:1400年摩崖造像被“毁容”,未入册文物如何保护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