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一名获助学金的特困学生用的是苹果系列四件套电子产品,而且还买了价值1517元的演唱会门票。11月15日晚,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情况通报,通报表示,经核查,该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规范、材料齐全,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在核查中发现,该生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决定终止其助学金发放。(中新社)
校方所公布的“情况通报”,对于具体事实情节的叙述极其简单,只是一笔带过地表示“该生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而并没有明确回应此前爆料网贴关于“苹果四件套”“演唱会门票”是否属实。这种模糊处理的策略,显然旨在避免牵出更多的争议。毕竟,受资助贫困生的节俭义务与消费权利,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议题。
涉事的特困学生,到底有没有网友曝光的“苹果四件套”“购买昂贵演唱会门票”,从校方给出的处理决定反推,大概率是有的。校方对此避而不谈,明显是想绕开诸如“贫困生就不能看演唱会了吗”“贫困线就必须惨兮兮的吗”之类的网络诘问……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众对“奢侈炫富”“过度消费”等抽象化概念,有着共识性的反感。但具体到就“电子产品”“看演唱会”等情形的定性与理解,则往往会陷入分歧——一心想尽快了结此事的中大,当然不想卷入纷争。
事实上,高校内部的“助学金管理办法”,基本都会把“生活不节俭,有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列为终止助学金的触发条件。然而,其更多是一种笼统化的表述,而没有具象化、列举式的诠释。这种含混不清的规则表述,在实践层面,暴露出了不小的缺陷。简而言之,就是部分受资助者自认合理的某些“非必须消费”“改善生活品质支出”,很容易被他人质疑为“不节俭”和“过度消费”……这其中的界线是非常主观、非常微妙的。
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该用怎样的电子产品、能进行怎样的娱乐文化消费,其实是没细化标准的。倘若为此事无巨细地制定条条框框,未免有辱尊严、有所冒犯。一般而言,维持其间脆弱的平衡与体面,靠的都是自觉和默契。而在中山大学的这一事件中,涉事者明显打破了这种平衡。或者说,其惹眼行为所招致的巨大非议与舆论压力,已然冲击了“助学金”原本的弹性与包容性。校方若不及时重申原则、划清界限,那么势必会拖累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道德合法性。
须知,大学内的贫困生助学金,既是公共救济,也是利益分配。让资助更有效率、让受助者更有尊严,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同样需要个体的配合。
贫困生过度消费被停资助,“节俭义务”始终是助学金的前提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