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老式”消费流行,源于对消费套路的心累

年轻人跨界报名“夕阳红”旅行团、上班族在社区助老食堂实现“吃饭自由”、“00后”涌入老年大学与白发同桌一起上兴趣班……最近,一股年轻人“反向消费”的趋势正在兴起,这些举动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有人说,这是因为年轻人消费观转向理性,不再被消费主义裹挟;有人担心,涌进老年大学、老年食堂的年轻人会挤占老年人的资源和福利。(中新社)

五花八门的消费市场令人目眩神迷,面对内心的不知所措,年轻人转而向更具人生经验的老年人寻找参照,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蹭老式消费的要义,就在于此。一个“蹭”字,既说明这是一种主动的“靠近”“效仿”“分享”,更表示了内在的谦卑。有些消费,原本就与年龄无关。看似是“蹭”,实则很多不过是回归商品或服务最纯粹、最本源的样子而已。

一份关于“蹭老式”消费的调查问卷显示:63.3%受访者见过年轻人在社区助老食堂就餐,60.55%受访者见过年轻人报老年旅行团,33.03%受访者购买过带有“老年”属性的商品,31.19%受访者见过年轻人“蹭课”老年大学。以老年团为例,一些人之所以愿意来蹭团,无疑还是基于种种很现实的考量。比如说,成团费用更便宜,行程节奏更温和。老年团航班安排一般避开凌晨和深夜,体验感更佳……

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消费场景,往往更为平和舒缓、更具性价比。同样的是钢琴课,老年大学的收费标准,远比市面上以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的培训班便宜得多。就此而言,所谓的“蹭老式”消费,本质似乎还是充分比价之后的“理性消费”。超越于那些名目繁多的营销说辞,剥离了“粉红税”之类的溢价,“蹭老式”消费,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消费,是极致的实用主义,是厌倦了套路之后的返璞归真。

“去菜市场买菜就喜欢跟在爷爷奶奶后面,他们会砍价、会挑选,我‘蹭’上就行了!”“在网上买东西,搜索关键字加个‘老年’,同一种功能的商品价格就会便宜很多”……凡此种种,这些似真似假、时灵时不灵的生活智慧,透出一种疲惫与无奈。那就是,无自信、无气力与这个复杂的、混沌的商品社会周旋,宁可退避三舍,躲到老年人的主场里保平安。就此而言,与其说年轻人爱上“蹭老式”消费,不如说是,他们总愿意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消费。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尊重高铁乘客化妆的权利,也要提倡“不影响他人”的美德
下一篇:收获“泼天的富贵”后,国货更应跟上消费者脚步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