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价围观打工人,“工位研学”的意义在哪里?

这个暑期,继故宫和清华北大之后,小学生们又攻占了北京的互联网大厂。一位北京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说,她隔三岔五就能在公司碰到研学团,学生们好奇地绕着工位参观一圈,然后到健身房围观摸鱼的打工人哼哧哼哧地健身,最后还要在公司的招牌下合影留?念。这是当前最火的“工位研学”。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走进了大厂,目的地除了科技公司,还有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工厂。孩子们提前20年体验到了打工人的日常,还能在公司食堂吃顿工作餐。(中新社)

小小的工位,大大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方寸之间的小世界,于很多打工人而言,简直就如牢笼一般,随时想出逃而去。然而,在很多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这却代表了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是不低的薪水,是较高的社会地位。

即便是打工人的搬砖日常,在作为局外人的“后浪”看来,也充满着新鲜与神秘感。所谓学有所成、追逐梦想之类的大词,在“工位研学”所构筑的话语场域内,仿佛都化作了“打一份工”的现实与踏实。而这,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被参观的打工人,生发出了“像是动物园被围观的动物”的吐槽。而那些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们,从这场“工位游”中,又读到些什么呢?是光鲜的白领生活,还是疲惫和厌倦写在脸上?是大厂的荣耀,又或是加班的苦笑?

那些标榜“树立学业理想,先人一步,筑梦未来”的工位研学游,到底会呈现什么,在表达些什么?当大厂精英们极力自贬,当外界舆论热捧神吹,这种撕裂的认知与评价,显然很难在工位研学的解说词中加以调和。很遗憾,慕名而来、自带朝圣属性的“工位研学”,并不足以让孩子们对大厂文化、大厂工作,形成全面、理性的评判。如果说,进入清北是一份体面的梦想,那么对一个工位的崇拜和渴望,就难免显得卑微寒酸了。

从课桌通往工位,这是肉眼可见的归宿。“工位研学”,恍惚间让孩子们瞥见了终局。这份“终局”,真的能够传递激励吗?从市场行情来看,企业研学一天动辄报价千元左右,甚至远高于参观故宫、颐和园和知名博物馆的费用。如此靡费不菲,究竟会带来何种收获?当我们无法把一个“工位”的全部含义告诉孩子,那么“工位研学”的意义注定要大打折扣。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人脸识别系统成创收系统,智慧校园建设不要走入歧途
下一篇: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让车主耳边响起更多“好声音”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