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大学校园是否开放,不如思考该怎样开放

□叶晴朗(南京大学

当前,大学校园疫情后的“解封”已是现在进行时。据极目新闻报道,5月20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开放了校外人士预约入校的线上渠道,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校园也已逐步恢复对公众的开放。

不过,舆论场上对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意见仍存在很大分歧:支持开放,或反对开放。早在五一期间,有关“深大是谁的”“深大是国家的而不对外”的争论就曾引发广泛讨论。

实际上,自今年年初新冠被列入“乙类乙管”后,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重新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就一直处在争论之中。反对者质疑校园放开后存在的治安隐患,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环境、校园氛围都会受到影响;而支持者则认为校园应该回到疫情前的开放状态中去,并且从大学精神、大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等角度驳斥封闭论者的观点。

讨论看似激烈,实则殊途同归。与其说两种观点是在争论“校园是否应该开放”,不如说是在探讨“校园应如何开放”。

从封闭论者的观点来看,他们担心的秩序、校园资源等问题本质上是校内设施开放策略、保卫部门工作质量等高校校园管理水平的考量,而非开放与否的问题。开放论者要求“回到疫情前”,而三年前的中国高校其实并非简单的、彻底的“开放”,不同院校根据其具体情况,也会有不同的管理策略。

改革开放后,除了SARS疫情期间,国内最早进行校门进出管理的院校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08年后,由于旅游客流量大增,清北两所高校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校园,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庞大的人流量使其不得不承担起旅游景点的职责。有限的校园管理水平难以应对,才不得已开始进行入校身份验证。同为知名景点的苏州大学管控更为严格,必须出示校园卡才可以入校;厦门大学则采用“景点开放式”的策略,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在规定时间段内可以进入思明校区,其他校区的教学、科研设施则不对外开放。

来访游客相对较少的高校则往往不设限制。例如,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访客多为周边居民,客流量有限,因此长期不设门禁。2018年,该校区试行门禁引起争议,几周后又取消了门禁。可以说,中国高校在2008年后的校园开放采用的是“总体开放,部分管控”的策略,既不是彻底的开放,更不是完全的封闭。

新冠肺炎疫情后,校园从三年的封闭中恢复开放,事实上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今年2月,央视网发布了名为《大学校门,该打开了》的评论文章,认为大学不能对封闭带来的管理便利产生依赖,要求将校园开放提上日程。根据南大校媒《新潮》的统计,截至4月30日,清北均已开启社会人士的线上预约入校渠道,人大、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开放了校友入校、校内联系人等入校渠道。5月16日,南京大学保卫处发布公告称,南大将在线上预约来访渠道之外设立校园开放日,在校庆、毕业季等特殊时段向社会直接开放。在整体开放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也正在探索合理的、符合本校具体情况的、适应于当前高校管理水平的开放路径。

应该明确的是,高校校园开放之所以在近十年成为广受关注的公共议题,根本上是源于社会公众对高校校园的向往,是大学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的体现。向往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客流量的迅速增长,而当这与发展相对较慢的校园管理水平产生冲突时,校门管控的加强也就成为了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理解高校管理上的困难;但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积极探索精细化的校园管理模式,为更有序、更高水平的开放提供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也看到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渐进地摸索校园开放之路,在走向开放的大前提下,这首先是值得鼓励的。至于如何在校园秩序、师生安全与开放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则是对每一个高校管理部门的考验。我们相信,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校园必将重新走向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开放,真正做到大学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来源:红网

作者:叶晴朗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9/66/12680956.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街道干部叫停祝寿酒席,移风易俗不能“一禁了之”
下一篇:乘客赖车事件中,平台问题出在哪?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