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小视频”式网络维权不该被污名化

□杨思琪(西京学院)

近日,关于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与网红姚某杰夫妇等人策划“造谣”领导性骚扰的事件,重新引发舆论热议。据悉,此前网红刘某慧曾哭诉被赤度文化公司总经理孙灏羽性骚扰,随后网红姚某杰(“老婆爱吃巧乐兹”账号)发视频支持,还称被赤度文化公司骗了。2022年6月,法院认定,刘某慧指控的孙灏羽性骚扰一事为虚构。刘某慧和姚某杰用舆论施压赤度文化公司,以实现“低成本”解约目的。(5月22日 九派新闻)

在类似事件中,策划不轨之谋的主导网红们试图借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卖惨以煽动舆论,妄图引战网暴对方,达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收获名利的目的。然而,法治社会却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尽数落空,且受到了舆论的反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真假受害人将维权需求诉诸互联网“小作文”,因为部分“小作文”涉嫌炒作、真假存疑、反转较快,所以“小作文”式的网络维权逐渐被染上了负面色彩,广受社会诟病。如今,继“小作文”后,“小视频”又横空出世,尤其是当拥有更大粉丝基础的公众人物倾向于拍“小视频”揭露个人矛盾时,社会舆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真假存疑之际,无辜者很容易陷入被抨击、被网暴的艰难境地。

然而,就如技术中性论认为的那样:“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会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而“小作文”“小视频”式的维权方式更不应该被污名化,真正该被审视、被谴责的是占用公共资源和滥用公众权利的假被害人、真加害者。“后真相时代”之下,借维权正义幌子、行侵权牟利之实的假新闻和假发声充斥网络,披着受害人之皮的加害者,更是擅长利用互联网舆论为自己争取人心。舆论经济利润最大化下,揭露隐私、泼脏水成为了一部分人营销自我的符号。

无规范的真空,是导致部分人在互联网上滥用公众权利、造谣性表达自我的社会漏洞。作为真假维权需求的表达场所,互联网平台不该仅仅只扮演提供交流渠道的机器角色,还应该做好真假信息的第一步筛选,以及做出引导受众分辨是非的善意提醒。参考抖音对用户发表的部分视频会有“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的提醒,各社交平台又是否可以“抄作业”,在“小作文”“小视频”的下方,提示用户“此事件内容真假未辨,请理智思考和发言”呢?此外,平台也应该提高散布谣言的用户犯错的成本,该封就得封,该禁必须禁。

而对每一个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普通人而言,理智看待和非定论不站队尤为关键。在是非未定前,我们当然需要对维权人和其事件发展保持高度关注,不能任其殒殁于无声。但同为重要的是,在事情盖棺定论前,我们也需对维权人的发声内容保持一定质疑。若一时受假真相的蒙蔽、被上头的正义驱使,贸然站在了真加害人那一边,甚至为其发表一些针对性强的言论,这是对被抨击的真受害人的一种加倍伤害,也是对互联网舆论环境的污染、对社会正义和真相的破坏。

当“狼来了”的故事在互联网上愈演愈烈,新闻及舆论的信任度下降,真正迫不得已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发声维权的真被害人该如何自证?“小作文”“小视频”类的网络维权实不该被污名化,真维权之人大篇的文字表达、强烈鲜明的语气情绪,可能恰蕴含了他们被忽视、无法得到有效问责结果的委曲。当下,我们号召正确的、引导公众质疑和辨识的舆论导向该强化了,也呼吁令人发指的滥用公众权利的乱象邪风当刹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思琪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9/67/12683750.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便衣城管组团砸瓜摊,遏止暴力执法需多管齐下
下一篇:不到规定时间不开门?莫忘校规出发点是“以生为本”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