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赏樱热”: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但要有“围栏”

□袁鑫洁(长江大学

近日,武汉大学迎来了赏樱季,官方开放了预约通道,让校外游客也能共赏美景,但有限的名额抵挡不住公众的热情,部分公众纷纷寻找非官方渠道入校,对校内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引起部分学生与群众对于“大学校园是否该对外开放”这一问题的争议。

其实针对“高校该不该对外开放”的“围墙之争”已经不在少数,除武汉大学之外,也有多所高校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扰。笔者认为,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但“围栏”必不可少。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好的大学一定不是封闭的,绝不能筑起高高的“围墙”。高校的建设使用着社会资源,根据教育部历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22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计可达15134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约为26.41%。高校在享受这份国家“播种施肥”的投资时,也应该承担起“分享果实”的社会义务。其次,高校的开放也并非全是干扰,好大学的口碑不仅在官方或者师生的宣传中,也在外界群众的评价里。比起被指责自私与封闭,包容与自由的赞美或许是块更动听的招牌。最后,一个开放的校园也能帮助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接触到社会的真实面,看清社会的痛处与需求,才能更好地用所学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围墙”固然不可取,但并不意味着高校可以成为一座无主的花园,接近群众的公共属性不能缺少,但也不能使之凌驾于本该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许多高校学子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已经对师生正常的校园生活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如交通拥堵、偷盗尾随、私人空间的隐私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提醒着我们建立一个“围栏”的重要性。

自由的翅膀若不被理智的头脑操控,必将走向混乱,各大高校在让公众能放开“翅膀”的同时,更应该主动担起自己“理智头脑”的责任,打造一个能让双方皆大欢喜的“围栏”。尽可能减少“一刀切”的随意,积极制定更加先进、完善的开放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可能减少“向外问责”的态度,积极做好更加周到、安全的防范措施,除了“大门口”的保护,还应增设“大门里”的保护;尽可能减少“我行我素”的作风,积极施行更加全面、民主的管理制度,多博采群众意见长,弥补自身想法短。努力打造守护“樱花”的“围栏”,让“樱花热”多一份共赏的美好,少一分争论的困扰。

除了建立“围栏”,笔者认为不论是高校学子还是游客,都应自觉守护“围栏”、不越“围栏”。广大群众在心怀向往的同时也应保持尊重,摘下“名校滤镜”,让名校更多回归建校的教育意义,多多感受高等教育发展为生活带来的福利,而非单纯地追求“一饱眼福”。各位高校学子也应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多一些从理性出发的建议,少一些从情绪出发的嘲讽,做花园里友好温和的主人,为“围栏”的建立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学校为主建“围栏”,学生游客护“围栏”。让文明、素质、交流的风能透过“围栏”进入高校,让盲目、缺德、危险的隐患被“围栏”阻隔在外,让大家都能共享校园的美好时光!

来源:红网

作者:袁鑫洁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59/12449588.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员工因给客户倒水太满被开除,公司是不是太飘了?
下一篇:提振消费信心,“3·15”在行动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