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椒”响曲④丨谢丽萍:文明,守住了“圩镇”的烟火气

【编者按】在每个人心里,故乡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里,永远的故土又会谱写出怎样的时代变奏曲?2023年春节前后,红网“青椒计划”继续推出《新春“椒”响曲》,从茫茫漠北到江南风情,看返乡过年的学子,以青春视角,记录故乡的乡野乡趣、人文魅力与发展之美。

□谢丽萍(湖南大学)

上大学后,关于家乡的记忆总是停留在冬夏,少有春秋。每一次返乡归家,家乡总能带给我许多不一样的惊喜。家乡的路拓宽了,车变多了,物流变快了……而这次返乡归家我也发现了家乡更多不一样的新变化。

我的家乡是江西省上犹县的一个普通小镇——寺下镇。乡镇里的人们总是热情淳朴,还保留着许多的传统民俗,赶集就是其中之一。所谓赶集就是乡民在约定俗成的日子相约集市,以乡镇街道为场所进行各类农副产品的交易。

寺下镇赶集。

赶集,在寺下镇又称作逢圩,每逢农历日期尾数一、四、七,大家就会来到寺下圩赶集。若要论起这寺下圩的由来,倒也有些历史了。根据周氏族谱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的圩场因遭遇特大洪水被毁,后迁至现在的位置,因圩场位于一寺庙下,便得名为寺下圩。由此可见,这寺下圩也有好几百年的光景了。

恰逢赶集日,天灰蒙蒙亮的时候,小镇里许多人家的灯火也已经悄然点亮。凌晨五点半,奶奶便已将自家晒的红薯干打包齐整,准备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对于这一情形我也习以为常了,因为奶奶总想着早点到集市占个好摊位。天亮些以后,我会上集市去,给家里添点物品。有时候,就算不买东西,我也喜欢在集市上逛逛,凑凑热闹。我想,乡镇集市里的烟火气也是许多离家学子所挂念的。

集市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差不多八九点,集市便开始热闹起来,各类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热气腾腾的牛血汤、鲜红诱人的霉豆腐、新鲜出炉的炸米果等各种家乡特色美食应有尽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脐橙便宜卖了,十块钱三斤……”各种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除了摊前摊后的交易买卖,也常见到一群人驻足在街道谈笑。奶奶在摆摊时也常常碰到熟人,会忍不住站起身来和熟人攀谈几句,顺带递上一把自家的红薯干。对于那些住在农村不擅使用手机的老人来说,在集市与老友相见不失为一种交流情感的方式。

奶奶的红薯干品相不错,十块钱一斤,一上午下来也卖了百来块钱。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在集市上也卖了几十年的菜了。街边的房子从一排排的泥房变成了一栋栋的红砖房,石子铺成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乡镇集市里的老街承载着奶奶的青葱岁月,也承载着小镇点点滴滴的岁月变迁。

喧嚷的街头,涌动的人群,始终是乡镇里一道独特且靓丽的风景。我喜欢呆坐在窗前看集市里来人往的热闹,也喜欢看人们讨价还价的有趣,但我也清楚地知道乡镇集市充满“烟火气”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到赶集日,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摆摊,许多小摊小贩随意占道,导致本该车辆通行的街道变得拥堵不堪。各种车辆的鸣笛声不绝于耳,甚是烦人。更有甚时,人群拥堵,难免发生些剐蹭事件。每次赶集过后,街道也常是一片狼藉,菜贩剩下的烂菜叶、鱼贩丢弃的各种内脏、随风起飞的塑料袋……如此种种,看得人不禁胃里一阵难受。

集市摊位会占用行车道。

不过,这样的景象慢慢有了变化。记忆中从前些年起,赶集散场后,会有专人进行打扫。小镇附近也修建了其他马路,方便车辆绕行。不过这毕竟是露天的菜市场,原本的主道也常有外来车辆通行,无法根治赶集日的交通拥堵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后来有一次回家,我和奶奶在小镇的河边散步时,发现多了好几幢未曾见过的建筑。奶奶告诉我说:“这个是马上就要建好的新的农贸市场,那个是新修的公共厕所。”奶奶还带我走进了新农贸市场瞧了瞧,蔬果类、肉类、干货类等各类摊位划分整齐,令人赏心悦目。

新修建的农贸市场。

新的农贸市场预计不久后就要投入使用了。寺下圩的老街里或多或少承载着老一辈们的情怀,奶奶说今年应该是最后一次在寺下圩老街赶集了,不过我却说:“奶奶以后卖菜再也不用担心雨淋了。”

我期待着奶奶以后可以在新的农贸市场继续卖菜,我也可以继续在菜市场里感受那份独有的热闹。农贸市场的建立筑起的是文明之风,赶场习俗的留存守护的是烟火之气。当传统的集市民俗遇上现代文明,二者相互交融,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乡镇集市文化背后所蕴育的风土人情、乡野民俗也可以以现代的形式继续流传下去。正如奶奶的卖菜地点从流动场所到了固定场所,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对生活的希望。

俗话说,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烟火气。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乡村集市里的烟火气要想不散,就得留得住人。我也很庆幸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用文明守住了这小镇里的人间烟火气。

来源:红网

作者:谢丽萍

编辑:姜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5/52/12245004.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心有所住,心有所往
下一篇:看春晚,是为了找到一种过节的仪式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