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拖延症成为“DDL”杀手

□曾礼超(西南交通大学

ddl”是一个在大学里十分流行的词汇,它的全称是“deadline”,即“截止日期”,尤指大学里各种待完成的任务。

临近期末,各种DDL被提上日程,许多大学生开始手忙脚乱地解决之前堆积的任务,熬夜成为赶作业的主要手段。在此期间,面对迫近的DDL,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的症状,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时间,从容地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任务,而非要拖到最后时刻再来完成呢?我想那些大学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有某种强有力的因素来“阻止”他们这么做——那就是“拖延症”。

调查显示,成年人中拖延症的患病率在15%-20%。受拖延症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大学生,约36%-45%的大学生有明显的拖延行为,其中有46%-50%的大学生会一直保持拖延状态。那么,是什么导致拖延症的产生?其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业压力空前降低,自控行为较弱的学生就容易患上拖延症。思想在过于紧绷之后就会变得松弛,而一旦没有主动出力将其复归原位,思想之弦就会愈来愈松,愈来愈无法重新拉紧,拖延症也愈来愈难以治疗。其次,部分大学生的懒惰思想也无法忽视。在脱离父母、老师的管束之后,大学生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时间,而这些时间一般都用于享乐之中。久而久之,大学生开始厌恶、害怕劳动,越来越不想出力,只想拖延出力的时间。

客观方面,首先是学习任务的性质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如趣味性低,难度性大,价值性小,必要性弱等;其次,在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会被各种噪音干扰,包括繁杂的新闻信息、无用的垃圾邮件、多元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噪音都会影响大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再者,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存在一定问题,相关的配套制度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导致大学生缺乏积极性,更容易养成拖延的习惯。

为了避免让拖延症成为“DDL”杀手,大学生要破除懒惰思想,不找借口,直面问题;确立坚定的目标,一有想法,立即行动;合理规划时间,提升专注力,减少外部环境干扰;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合理改革教学体制,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信仰信念和饱满的工作激情,并循序渐进地渗透。

来源: 红网

作者:曾礼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91/12134876.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熬夜水”是智商税,为什么还遭疯抢?
下一篇:别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了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