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任务之下,减轻医疗挤兑极为关键

▲2022年12月7日,北京西站进站乘客准备进入候车室。北京各火车站进站乘车已不再查验健康码及核酸证明。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优化防疫措施的“新十条”。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过去三年防疫的巨大成绩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调整防疫策略,防疫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任务阶段。

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非常强,根据这种病毒今年春季以来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流行经验,基本可以断定,当社会防疫宽松化一个月左右,就会出现疫情暴发的高峰。尤其是当下正处冬季,更是上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因此,我国的疫情第一波高峰可能会提前到来。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这样的人口千万级以上的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速度快,很可能在未来半个月左右就会进入高发期。而基层农村或边远地区的第一波高峰可能会滞后,延至明年春夏暴发。

对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在个人角度,我们都要有足够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准备。

▲2022年12月7日,游客排队进入北京环球城市大道。当日起,所有游客进入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和北京环球城市大道无需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讲清形势,尽可能避免民众恐慌情绪

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后,我国面临的第一个疫情冲击波会有多严重?

根据国外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统计来看,像德国、日本和美国,这种具备一定规模、人口分布具有明显梯度差异的国家,疫情最高峰期感染人数约占全部人口的0.3%左右;而像香港、伦敦、纽约这种大都会在1%左右;韩国这种人多地少、城镇非常密集的地方则在0.6%左右。

据此测算,我国高峰期日感染量应该在420万左右,而大城市的感染量达到1%。也就意味着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可能会达到20万。每一波疫情持续时间约两个月,高峰期约20天左右。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感染高峰时期是否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从国际经验来看,感染者中需要入院治疗的人数大概占8%,那么我国届时每天将达到25万人左右,我国目前总病床数已经达到944万,因此,总体医疗资源非常充足。

而在人口千万级大城市,高峰期日入院量可以达到1.5万—2万。这个数值看起来很高,但是就我国大城市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这也是可以完全应对的。

如北京,2021年度的医疗系统,每天接诊病人达80万,拥有床位数12.7万,日常使用率约55%。另外,目前又新建了约2.3万张方舱医院床位。所以,即便是在疫情最高位的时候,北京的医疗系统也不会受到太过严重的冲击。

而对于目前最薄弱的重症病人治疗问题,北京的医疗系统也大体能够应付。

根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上海春季疫情的统计,累计感染者61.2万,其中重症患者1485例,重症率为0.23%。按此计算,感染高峰期,北京每日危重病人数量大致为460人,这也是目前北京市医疗资源可以承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峰期是短时极端情况,只会持续两周左右。并且,最近几个月来,病毒又已经进一步弱化,比如广州目前累计感染者已经突破20万,却只有4例重症患者,医院就诊人数也只是比平时略多。这一波疫情里,北京虽然有3个死亡病例,但都是基础病非常严重的高龄患者。

因此,对于防疫措施持续优化面临的疫情新形势,广大民众无需恐慌,以目前的医疗资源渡过难关,基本不成问题。

▲2022年12月7日,北京永辉超市百子湾店,顾客在超市入口处扫码,持绿码即可进入。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部署到位,尽快由防传染转为防重症

当然,面对防疫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我们也不能麻痹大意,仍需要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继续落实好四方责任,共同争取以最小的损失平稳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

具体来说,当务之急的工作,首先是要避免一放了之,应该采取适度的限流措施进行“削峰”,即降低高峰期感染人数,减少医疗系统压力。

比如,减少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这种密闭空间的客流量,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鼓励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等,以减少第一波感染人数。北京将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进行特殊管理,就是当前形势下的必要之举。

如能尽量让全国范围内的最高波峰延至明年夏季,这样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就将远远低于冬季。

与此同时,要将医疗系统快速由防传染模式转向防重症模式。最关键的是,要防止民众惊慌导致的医疗挤兑,医护人员感染导致的医疗系统救治能力下降,以及无序治疗导致的病毒向普通住院区的蔓延。

为此,应加快医疗资源整体部署,快速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轻症患者在二级以下医院治疗,只有重症患者到三级医院治疗;如北京及时增加新冠救治定点医院、“黄码”医院数量,就不仅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准收治新冠患者,还将有效减少对常规医疗系统的冲击。

加大推进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力度,也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接种疫苗是减少老年人重症死亡率的关键,但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据估算,我国老年人基础免疫完成率每提高10%,死亡人数就减少25万,如果我国老年人的两针接种率达到95%,那么新冠导致死亡人数将会下降到60万左右,比每年糖尿病致死人口数量还低。

在防疫措施持续优化的同时,北京等地就及时发布了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也正是基于此种现实紧迫性。当然,在推进接种过程中,也应宣传教育与说服工作优先,并及时公布不良反应率,减少民众恐慌,增加接种意愿。

此外,个人也需主动做好防护,积极学习防疫知识,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做好防疫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在个人感染病毒以后,务必遵守居家隔离规定,不外出尤其是不能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提高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的疫情形势要求下,社区等基层组织也需要及时调整、转变工作内容,做好新形势宣传、防疫科普,包括感染者如何居家、如何用药,适时跟进针对后疫情时期社区居民的心理咨询、疏导等服务,应成为基层工作的新任务。

事实上,上述各方面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也都有相关指南、建议、提示等服务性官方发布。如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北京也连续发布了新冠感染者社会健康管理和居家康复两份专家指引。这对于我们科学、从容应对当前面临的疫情新形势,无疑是及时且重要的。

疫情三年来,我们经受住了方方面面的考验,也已经在防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抗击奥密克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也一定能以最小代价平稳度过危机,早日让社会生活回归正常。

撰稿 / 王明远(学者)编辑 / 何睿校对 / 王心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防疫新十条出台,期待充满活力的中国归来
下一篇:“新十条”十问十答:优化是完全放开吗?哪些感染者可以居家?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