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知心人”亦需鼓励与引导

□杨诗宇(陕西师范大学)

“睡着了吗?”电话这头,桃子轻声询问。在静静等待五分钟后,她才默默地挂掉电话。桃子是一名兼职哄睡师,每到深夜,她便要拨通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扮演一个“知心人”的角色,抚慰那些焦虑的灵魂,让他们安稳地进入梦乡。(11月29日 中国新闻网)

事实上,这并不是“哄睡师”第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了。此前,《光明日报》等媒体就已经对“哄睡”行业收入高、要价高的现象进行报道,“月入三万”“包月套餐标价1.8万元”等高昂的价格令网友们惊叹。但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这只是哗众取巧;更有甚者,认为哄睡师容易滋生色情交易。笔者认为,作为新兴职业,“哄睡师”并非是炒作的结果,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需要鼓励、包容,更需要监督、引导。

哄睡师的兴起,本质上是对现代人“睡眠”需求的回应。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推出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约75%的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其中,2.2%的受访者每天都有睡眠困扰,12%的受访者一周出现三天及以上的睡眠困难,59.5%的受访者一周出现两天及以下的睡眠困难。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剧增,焦虑、急躁随之而来,入睡困难成为家常便饭,甚至睡觉本身也成为一种焦虑。有需求,就有商机。桃子正是意识到哄睡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才选择进入行业。

哄睡师的“哄睡技巧”丰富多样,有的靠独特的声线,有的靠高超的交谈艺术。以桃子为例,她认为自己的声音不占优势,便从“共情”的角度出发,或讲故事,或耐心倾听,帮助顾客缓解压力和情绪,安心入睡。如此看来,哄睡师靠本领吃饭,顾客用金钱换取安稳的睡眠。二者各取所需,逐渐形成新的市场。纵观其他新兴职业,大多也是对特殊需求的回应:家庭代厨解决了现代人无暇做饭的麻烦;奶茶试喝员为奶茶测评提供数据;陪诊师缓解了病人们就诊时的恐慌与迷茫……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不断产生新需求的同时也在细化已有的需求,新兴职业正是对此的回应。它们填充了一个个细小的市场空白,看似微不足道,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莫大的便利。

既然哄睡师的出现符合市场的规律,一杆子将其打倒便是不应该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它野蛮生长。在鼓励和包容的同时,加强监督、有意引导,才能促进职业的百花齐放。对于哄睡行业而言,引导的重任应率先由监管部门担起。“哄睡师”问世后,固然帮助不少人走进梦乡,却也产生许多灰色地带。有的顾客言语骚扰哄睡师,使其苦不堪言;有的哄睡师则故意拖延时间,诱导顾客“续单”;更有甚者,打着“哄睡”的幌子行不轨之事,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环境的建构。究其原因,是哄睡行业尚未被纳入监管体系中,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再者,哄睡师往往用微信或者私人电话与顾客通话,如何监管、采用何种措施监管,均关系到公民的隐私权是否受到侵害,需要在法理和道德的层面上反复斟酌。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其他新兴职业也正在经历这一阶段:家庭代厨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部分陪诊师竟是黄牛和医托、整理收纳师乱收费高收费……随着新职业的诞生,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有的甚至超出现有的监管制度的管辖范围。制度的修订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法理、人情、道德、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有时候,它还需要新兴职业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因此,从兴起、混乱到稳定,制度完善与职业发展之间并非只有单方向的制约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

在制度完善之前,我们不妨多些耐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哄睡师等新兴职业。它们的出现并非是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蓄意破坏,反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哄睡师固然存在种种缺陷,但也确确实实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安稳的睡眠。不因一时的火爆而吹捧它,也不因前期的混乱而贬低它,在鼓励包容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和引导,才能让夜晚的“知心人”更具温情与规范。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诗宇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5/63/12099569.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每天要喝8杯水?打破伪科学还需真科学“出圈”
下一篇:“探月追星”中逐梦航天强国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