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瓶子挣学费视频为假,今天你又被“欺骗感情”了吗?

□孙涵娇(重庆大学)

11月23日,自媒体博主“笑宝来也”发布的一则“凉山15岁女孩每晚捡瓶子卖钱交学费”的视频,引发大量关注。11月27日,视频中的女孩阿月(化名)的姐姐回应称,没有捡垃圾挣学费这回事,“视频拍摄者给了妹妹100块钱和一些饮料,视频内容都是对方教的。”经核实,视频中阿月捡垃圾挣学费等情况均不属实,属编造虚假信息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经过与阿月一家人沟通,将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11月28日 封面新闻)

当你的“网络感动”摇身一变成为流量和金钱,那又有多少人想骗来你这份感动呢?虚假的人设身份、用脚本规定好的感人故事、被预先设定好的情绪反应,短视频制作者为受众量身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情感圈套”。“被卖了还替人数钱”,被骗了还在为其感时伤怀。欺骗受众感情能谋取的暴利没有上限,自媒体短视频创作也就永无下限。在一个个虚假摆拍视频下,耸人听闻、境遇凄惨的故事是假的,只有被掏空的情绪价值和社会信任是真的。

“短视频造假变现又不是从你兜里掏钱给创作者,看得感动开心就行了,何苦斤斤计较那几分真假?”确实,此类短视频造假看起来只骗“情”不骗“财”,对于受众个体来讲,除了白白流了几滴眼泪外好像没什么损失。但短视频造假带来的大规模的虚假信息会持续污染网络空间,破坏网络秩序。“眼见也未必为实”现象越来越多,情绪价值被消耗得越来越频繁,会导致受众对社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削弱公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短视频造假对受众来说就像“狼来了”,被骗的次数多了,真正需要情绪支持时就有可能出于自身情感保护而袖手旁观。

短视频造假屡禁不绝,违法违规成本低是痛点。如果流量诈骗、消费善良的人不仅不需要承担责任,甚至还财源滚滚,如果造假行为没有代价,不被追究法律责任,那么很可能追逐这种“生财之道”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因此,监管部门和短视频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审核机制,加强技术监管,推进甄别造假短视频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完善举报机制,对传播虚假信息、违反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一律下架,对违规账号进行取缔,拉进黑名单,不能因为其涉及人员多、社会面复杂就放弃追责。

把紧平台的关口是短视频造假的事后治理补偿措施,想要杜绝该现象,源头还是在于短视频创作者和受众。自媒体创作者要逃出被流量引导的“哗众取宠”的错误心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短视频创作不该向拜金主义低头,创作者必须要守好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同时,受众也要擦亮双眼,把握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导向,不要轻易被短视频视听符号所引导,为自己的情绪空间建立“高墙”。多方合力才能根本上肃清网络环境,重塑社会信任。

来源:红网

作者:孙涵娇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5/62/12095238.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被追责,法律面前不容倚老卖老
下一篇:蜜雪冰城再曝问题,品牌扩张也不能忽视品质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