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招生比例增大,学硕早晚地位不保?

□袁忆如(苏州大学)

近日,有关专硕招生规模的话题位列热搜,引发关注热议。据央视新闻10月29日报道,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已结束。近年来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硕将成未来考研主流。

在我国,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分为学硕与专硕两种。学硕指的是学术型研究生,这类研究生的培养根据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于理论和研究,主要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硕指的是应用型研究生,这类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且能够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两个相近的词是陌生的,普通人很少将“研究生”这个词再去进行细分。这一热搜的出现,想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区分:学术型研究生偏重于理论研究,注重“笔力”;而专业型研究生则偏重于实践运用,注重“脚力”。

从两大“派系”的历史来研究,专硕的创办历史较短:2009年起我国才开始针对应届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量也仅有5万人。但就其发展趋势来看,专硕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高途大学生考研白皮书》显示,自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年递增,在整体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专硕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普遍超过学硕,在“双非”院校尤为明显,这也是研究生报考的显著特点之一。

那么专硕比例调大,是否意味着专业型人才比学术型人才重要呢?或者说,是否学术型研究不像以往那么重要了呢?

笔者认为不然。专硕比例的扩大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当今世界注重科技发展、技术变现,发展需要落实到真真切切的实处,社会各个环节需要的高复合型人才增多,相应地,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大学就要做出对应的改变——提高专硕比例。但这并不代表学硕地位的下降,古语言:“术业有专攻”,没有学术型的研究,没有学术型教育培养的教师、研究员,也就谈不上国家教育和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学术型人才”日复一日的理论研究,何来“专业型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

我们无法言说“专硕”与“学硕”何方地位更高,重要性更显著,我们只能说目前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更多。究其根本,教育本身并无分类,就像实践运用与理论基础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来未有将理论提升与实践运用割裂开来说的。当代青年不应该用教育分类的名词限制住自己——学硕难道不可以实践运用?专硕难道碰不得理论研究?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不将自己局限于固定的名词中,而是做一个斜杠青年,何尝不是一种反向突破,一种顺应时代且丰富自我的表达?

青年的道路何其宽广,对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应看其自身特质,没有固定的答案。专硕招生比例的扩大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道路的迷茫点,专硕与学硕也没有谁比谁重要之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为之奉献的道路就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袁忆如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31/11997042.html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下一篇:“香港踩踏死了150余人”?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