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匠心不负时代

照见匠心传承,致敬奋斗时代。

古人铸剑,必经制范、调剂、熔炼、铸模、磨光五步,而磨光倍于前者工序之功,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余年依旧光亮如新,熠熠闪耀的不只是古代铸剑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华美,亦有铸剑匠师赋予的生命与品格。

没有十年磨一剑,何有寒光越千年。时光里锻造的匠心精神,早已深植中国人基因,代代相传、不曾中断。只不过,穿越而来的匠心,早已走出手工匠人的范畴,成为各个领域里追求专业和极致的代名词。

在人生的标尺中,十年不可谓不漫长,而放诸历史长河,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前有百业工匠潜心“磨剑”,才有今时青光照华夏。

▲姜旭正在进行航天器总装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党的十八大到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奔向星辰大海、见证历史性变革的十年。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得以常驻太空、漫步寰宇。此时,负责中国空间站总装工作的航天五院姜旭难掩激动。上万个零部件的装配、几千条线缆的连接以及小于0.02毫米的安装精度,都离不开总装组人员的“毫厘之功”,他们用双手诠释了“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桥上铁龙穿行,桥下风沙滚滚。随着和若铁路开通,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无缝衔接,让“坐着火车环游南疆”成为可能。以胡国星为代表的铁路基建人,顶烈日、踏热沙、披劲风、战酷暑,历时数年用铁轨“圈”起“死亡之海”,再创中国铁路建设奇迹。

如果说环塔铁路为昔日“丝绸之路”的南通道注入新时代动力,那么北京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7.8公里中轴线申遗,则让国际化都市重现老城往日神采。公众参与,令中轴线文化真正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十载耕耘,凝聚社会力量,共同见证北京文化之轴在世界舞台起舞。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和若铁路“过沙”特大桥。受访者供图

初心勾线,匠心施彩。大国工匠“浇筑”大国重器,他们中既有老一辈的开拓者,也有技术中坚的坚守者,还有勇于挑战的新青年,匠心悄然传递间迸发非凡力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十年磨一剑”精神。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周期的研究和投入,尤其是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要具备“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久坐“冷板凳”的耐性。

“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正是十年又十年,才有功到自然成。此时,倡导“十年磨一剑”精神,既体现出对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尊重,也重申了坚持不懈、“惟精惟一”的当代意义。

▲2021年3月,邱中华在500kV谭邡二线开展带电修补间隔棒工作。受访者供图

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说:“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

也有研究显示,每个人一天当中有6200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在凡事追求“短、平、快”的当下社会节奏中,执着于“十年磨一剑”,绝非易事。因而,择一事终一生,将专注投射于平凡岗位,用匠心雕琢岁月光影,是一种了不起的平凡和伟大。

社会需要大国匠人,时代需要大国匠心。跨越新时代,不仅是“一颗匠心唤醒另一颗匠心”,还要创造条件使匠心造就更多“匠星”,让工匠精神照亮奋力前行之路。

十年磨一剑,只为一朝出鞘。

今天,匠心当闪耀。我们又一次翻看生动鲜活的匠人故事,照见的是匠心传承、致敬的是不屈奋斗。这份来自新时代的召唤,你听到了吗?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女孩网购毒蛇被咬致死案,为何说这些责任方不无辜?
下一篇:取保候审新规,精准落实“少捕慎诉慎押”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