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斌: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共同缔造和美富足的新农村

11月16日上午,县委书记罗兴斌在九集镇、城关镇调研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时强调,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不断扩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共同缔造和美富足的新农村

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国强,副县长尤明军参加活动。

九集镇八泉村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环境卫生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以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为切入口,广泛引导、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代家洲是八泉村第6村民小组,是新选定的共同缔造试点湾组,当前该小组正以“五共”理念方法建设美丽村湾。

“把家里养的鸡、鸭圈养起来,自家的院子打扫干净,要养成习惯,一起把环境变得更好。”在村民代艮邦家中,罗兴斌与他拉家常,听取村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看法和建议。得知村民小组通过召开共谋会,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解决办法后,罗兴斌指出,美丽乡村、美丽村湾建设要以“党建引导发动群众参与”为抓手,把“共”字贯穿始终,在精准回答“扫干净,谁来扫?拆通透,怎么拆?码整齐,码在哪?保常态,怎么保?”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群众认同、自觉遵守、积极参与的机制,以此彰显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效果。他强调,美丽乡村建设要规划先行,村干部要先思考、勤思考、深思考,通过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学、请专家现场指导等办法,拿出科学合理、群众认可的实施方案;要节约为本,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资源条件、产业优势、民俗文化,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让每个村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内涵,实现村庄美、农民富。

城关镇胡营社区“小田并大田”项目是我县2023年小田并大田三个试点之一,该项目通过实施田块整治,将166块零碎、不规则小田建成2000亩集中连片的9块大田,形成了渠系畅通、配套齐全的网格条田,更加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土地整合后,土地流转更加便利,农民可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平整后耕地面积增加约15亩,可节约种子化肥15%、人工50%。”项目现场,罗兴斌听取情况介绍,与种粮大户胡传平共同探讨土地流转、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方式。他指出,要敢试、敢闯、敢干,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提高土地“含金量”、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方法和路径,力争多出能复制、可推广的“南漳经验”。他要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小田并大田”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成员组成的“小田并大田”工作小组,通过“屋场会”“板凳会”等方式,面对面地宣传“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政策,帮助农户算好并田前后的收入账、成本账和精力账,以精细的预期收益对比,调动大家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流转、自愿并田。要积极支持“小并大”的农田流转给有“三农”情怀的种粮大户经营,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实现粮食生产降本增效,促进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属地党委、政府要加强跟踪指导,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家门口就业等方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增加收入,成为“新农人”。

  罗兴斌强调

各级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通过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共同缔造和美富足新农村,真正让群众见到行动、看到变化、有感有获。(全媒体记者 赵武 高代波 见习记者 柳琪)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湖北南漳:相约巡检 品味冬天的第一口酸甜
下一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胡俊明来漳调研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