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抢滩”万亿市场新蓝海 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按下“加速键”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日前,飞凡汽车官宣其全栈自研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正式落地,并将在10月随飞凡R7一同交付给用户。据悉,上述智驾系统是由飞凡智驾团队的500多位研发人员历时900余天,从0到1攻坚克难完全自主研发而成。

  飞凡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只是当下行业的一个缩影。在“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的行业浪潮下,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发展的风口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标准以及行动方案,从战略层面推动行业的发展。

  资本圈也在关注着智能驾驶。“当下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定场景无人驾驶商业化路径大致经历去人、常态化运营、单车效率提升、场景运营效率提升、公司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的环节。今年矿山已经有公司实现了去安全员,进入去人后常态化运营测试以及提升单车运营效率测试,无人物流小车、港口有些实现了去人化,也有些实现了半去人化。”

  日前,在由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韬资本”)主办,中信证券、投中网、盖世汽车协办的“2022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主题研讨会暨项目联合路演”活动上,辰韬资本董事长林新正如是说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路演活动共吸引了70家投资机构参与,9家国内头部的智能驾驶公司参加项目演示,其中大部分垂直行业应用建立了营利模式,已逐渐开始营收变现,个别创业项目即将进入上市辅导阶段,直冲IPO目标。这也意味着,行业未来的“独角兽”竞逐已开始。

  智能驾驶赛道备受资本青睐

  伴随着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从传统车企、智能驾驶初创公司到出行公司及科技企业,越来越多的产业链相关从业者涌入市场,这也引发了新一轮创业投资的巨大热情。“原计划定向邀请20至30名投资机构的朋友,但没想到感兴趣的投资圈朋友有这么多,实际上到场的投资机构共70家。”在当天的路演活动现场,林新正笑称。

  随着智能驾驶在越来越多特定场景里的商业化落地,也越来越受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该赛道也迎来第二轮投资热,资本持续助力。

  辰韬资本合伙人郭晓斌在研讨会上通过《新形势下关于智能驾驶赛道的投资复盘与前瞻》的主题分享透露,辰韬资本坚持独立判断,以终为始,一开始就对各种不同场景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并选定容易率先实现商业落地的场景进行投资布局或参与企业孵化,在港口、矿山、末端配送等领域的投资及投后服务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据郭晓斌透露,辰韬资本选择的时间点不算是智能驾驶投资的第一波机会,而是第二波机会。2015年前后,智能驾驶赛道萌芽兴起,当时引起一股投资热潮。辰韬资本这个阶段轻度参与,更多是观察思考,寻找更适合的切入角度。“直至2018年到2019年,特别是2019年,无论是技术落地还是商业转化层面,智能驾驶行业都取得不小的突破。辰韬资本在第二波正式进入,选择这个时间点,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辰韬资本目前已收罗智能驾驶八大应用场景中半数以上的行业,每个垂直行业均有投资标杆创业项目,而这只是抢先布局产业链的第一步。据悉,辰韬资本未来还将着眼延伸智能驾驶产业链,构建头部资本培育下的产业生态群。

  郭晓斌分析称,智能驾驶垂直领域的机会窗口巨大。“去年一年快递和即时配送等订单数上千亿,如果实现50%的无人化,也有小几千亿的市场。其他各个垂直领域也都在千亿规模以上,加起来也是万亿市场。”

  而在盖世汽车创始人周晓莺看来,智能驾驶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真正落地仍有难度,在国家政策加持下,初创公司仍需将产业资源与资本高质量对接,由资本为企业提供权威、及时的资本市场服务,二者相互扶持、相互赋能、共同进步。

  林新正表示,现在国内创业公司估值比国外要高,原因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每一波新兴产业在二级市场都会有一次比较明显的估值溢价兑现的机会,这个估值溢价比国外要高出许多。“因而国内投资新兴产业时可能估值会比较高,初看比较贵,但是真正选对赛道以后,投资收益仍十分可观,这可能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有很深层次的关系。”

  记者注意到,在《智能驾驶的商业化现状及展望》主题对话环节,6位来自智能驾驶一线的企业家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了智能驾驶落地现状,以及对智能驾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对各自所在的智能驾驶场景相比其他领域,在实际的商业化落地中的优势及难点进行了阐述。

  上述出席嘉宾普遍认为,目前智能驾驶商业化已经处在黎明看得见曙光的阶段,但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需要克服,如在商业上,车的成本、运营的成本如何比人更低。此外,也非常需要标准和法规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郭晓斌认为,这恰恰对智能驾驶是非常好的时机,各个不同的细分赛道都迎来广泛关注,融资市场上也获得非常好的成绩。“当前,各家企业非常注重商业化落地的时间表,更加务实。部分企业甚至考虑未来一两年上市,投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对企业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和务实的期待,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多个场景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实际上,2022年,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过科学期、技术期,正在向产品期过渡,不同场景的应用也正加速落地。全无人化商业化运营也从单个城市、单个区域的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矿山、港口等限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方兴未艾。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路演活动中,包括港口、矿山、干线、清扫、末端配送等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就各自在商业、技术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分享。而在参与路演中的企业,如斯年智驾,已在国内多个港口商业落地;于万智驾专注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赛道,已在多地的街道上现身;木蚁机器人致力于无人叉车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已与多家仓库合作。

  以参加此次路演的企业易控智驾为例,该公司创始人Wason因早期目睹矿业现场的生产情况,率先进入矿业智能驾驶领域。2017年,Wason锁定了矿区的无人驾驶赛道,并于2018年5月成立易控智驾。通过迅速开发出适合矿业应用的智能驾驶产品,率先实现矿区赛道唯一在车规级MCU的域控制器上实现L4级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

  今年6月20日,易控智驾在特大型露天煤矿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准东露天煤矿进行常态化“安全员下车”,目前已连续运行70余天,24小时作业安全零事故。这也意味着,矿山无人驾驶行业进入商业化的“前夜”。

  有关数据显示,易控智驾在准东露天煤矿常态化“安全员下车”后,最高时速达到35km/h,无人驾驶的效率达人工效率的80%。截至8月,易控智驾自有宽体车超过100辆,无人驾驶累计运行里程114万公里,无人驾驶累计运输土石方量507万方。目前,该公司已经实现了数千万级的真实场景无人驾驶运营运输收入。

  同样聚焦矿区智能驾驶赛道的还有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踏歌智行”)。对于矿区智能驾驶的市场前景,踏歌智行联合创始人、CSO张彦表示:“矿区智能驾驶赛道的市场规模至少是千亿级的,我们粗浅地测算过,这个市场大概是三四千亿的规模。”

  “公司是在2016年成立的,去年实现了4000万元的营收,今年预计会有2亿元左右的营收。”张彦表示,“公司之所以会在营收上有这么大的突破,核心就是公司把制约矿区行业渗透的两大问题给解决了。”

  张彦告诉记者,第一,公司已经率先在行业做到常态化“安全员下车”;第二,要做到全矿无人驾驶闭环,就需要有单体全矿无人驾驶业务,这一点公司也已经做到了。“突破这两个阈值,就会出现10倍速拐点。公司有个客户,以往交给我们做的业务可能不到10%,但今年已经决定将剩下的90%的业务都交给我们在一年内做完。”

  记者注意到,参加此次路演的企业中,另一个实现变现的典型案例是易咖智车,该公司自2018年启动创业,专注耕耘末端物流配送市场,生产无人配送车。仅两年内就实现第一单营收,其后营收保持每年3倍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年营收已突破2000万元。

  在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看来,智能驾驶垂直行业已迈过试验探索期,行业内各企业针对各场景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下半场,各领域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场景与技术的打磨上,致力于找到更多变现机会。

  “如果从0到100是一个创业的完整周期的话,这一次路演的项目都属于5到10,目前形成了相对清晰的业务逻辑,并且实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行业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周晓莺说,路演的企业具备较鲜明的特点,且资本方对这些实力公司很青睐,愿意长期陪跑。

  林新正表示:“假设有一天特定领域的无人驾驶效率接近有人的时候,那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情!接近有人的时候就不是简单地讲和有人驾驶PK了,实际它是碾压性的,它是一个潮流。一个是传统产业形态消亡,一个是新产业形态兴起。特定场域有人驾驶相关产业的市场空间都将折现到无人驾驶。”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甲骨文、IBM迟来的“云转型”:效果初显“阵痛”仍在
下一篇:储能电池“华山论剑”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