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城,银发生活不一般!

每天中午12点,樊城区七里桥社区祥瑞小区的“幸福食堂”热闹非凡,附近老年居民在堂食中,互相分享着晨练时的趣闻,服务中心一片和谐的景象。

让老年生活过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是樊城区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樊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银发暖心”行动,用心用情关爱老人,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现实。


搭建智慧养老平台 让老有所依


在汉江北路、星火路等多个街道,由政府投入资金改造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设了日间食堂、健康护理室等设施,同时配备由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可为120多名老人提供助医助餐等服务,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

“我们把传统的物质性关爱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构建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养老’平台让老人的照料更智能化。”樊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老人健康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老人身体状况变化,实现对老人健康状态的精准评估和线上线下监测预警,让老人真正“老有所依”。

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老年人们只需佩戴监控手环监测,或电话预约检查,便可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平时身体不舒服,也随时能够去瞧瞧。”85岁的孙奶奶表示,社区的服务让她感到很安心。


打造教育养老课堂 让老有所学


今年,樊城区老年大学新开设的抖音课程深受老年学生喜爱,许多老年学员紧跟时尚热点,投入学习中。

“教育养老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樊城区老年大学校长汪自亮表示,学校将打造“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让老年学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提升情操、强健体魄。

据了解,樊城区老年大学根据学员不同需求,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健康养生课程讲授老年人关心的经络按摩、合理膳食等知识;时尚生活课程教授老年人感兴趣的花艺、舞蹈等技能。学员们在这里不仅学到知识,更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我特别期待每周三的手工课,大家围在一起,边做边聊,生活变得丰富起来。”76岁的学员李大妈笑着说。


开通志愿养老渠道 让老有所为


屏襄门街道“红婆婆”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平均年龄在60岁的阿姨们每天坚持在街道巡逻,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她们表示,虽已白发,但依然充满活力,想力所能及的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樊城区积极开拓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广阔空间,让善于奉献的老人们走出家门,以老带新,老有所为,共建文明和谐社区。

“我退休后一直想为社区贡献一份力,现在好了,我每天穿上红马甲参与巡逻活动,看到乱扔垃圾的居民,就上去提醒他们,不要影响社区环境。”75岁的刘珍珠是“红婆婆”志愿服务队的元老级成员。她说,通过志愿服务让她的人生多了目标和意义。 

此外,樊城区还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讲故事、唱红歌等文化惠民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老人家中,送去书籍报刊,开展互助学习,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襄阳网-襄阳生活网收录的所有新闻与图片资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篇:郭方芳:抓实稳增长 冲刺“全年红” 以工作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下一篇:汉江街道长虹路社区:为民解难题,热线保安宁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2 襄阳网 版权所有